The design studio is conducted on the two levels: site planning and house/apartment design, which constantly inform each other. Classical methods such as multi-agent systems a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are studied and adapted to fit bespoke design logics. On the one hand,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a vast range of computational/mathematical models through programm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y formulated their design concepts as formal logics which they tried their best to implement with codes. Our computational approach does not implement certain established routines, rather it brings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oblems and eventually leads to novel design process.
Tutor: 李飚(Li Biao),华好(Hao Hua)
Digital Residential Building 钱润东,陈嘉豪
确定小区出入口的位置,通过泰森多边形对地块进行划分,使划分的每一块地的面积尽量相近,不会有过于消极的锐角,长宽比接近2。单体与单体之间有一定距离并且确保每一个单体都不会和其余任意一个单体的冬至日最大阴影相交。将计算过日照间距的单体置入划分过的地块中,与地块之间进行计算,单体与地块边缘有一定距离确保相邻地块之间的单体不会出现阴影的重叠,并且在每块划分过的地块中空出一片中央广场的区域以供使用。
Wave Dwellings 吴晓涵, 梅琳丽
用冰裂纹的生成模式对地块进行一次划分,若地块面积过大将进行二次划分,形成两个层级的路网。优化过程:
1 赋予每个小地块边缘以张力,保证适当的长宽比;
2 相邻地块间存在斥力,留出道路;
3 根据地块面积,自行收缩膨胀;
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建筑生成优化
生长:设定容积率并置入商业功能
优化:采光(遮挡、建筑朝向)、道路、悬挑、平台数量
选取波浪的形态强化连续感,上下层错落叠加自然形成阳台,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根据拓扑关系生成户型,根据房间的位置开窗
山地住区生成设计 张祺媛, 刘苗苗, 徐雨洁
基于邻里关系的住区生成 庞月婷,林欣
场地算法
1、读取输入地形,排除不适合排放住宅的地区,将其作为住宅内绿地。2、读取输入地形的入口位置。3、根据入口位置处理参考线(剪断后再进行排序)。
排放住宅
按照上一步的得到的基准线进行住宅排布,具体有两种方式:1,只有一条线时:计算可以排布住宅的数量,在中间排布。2有多段线时:计算可以排布住宅的数量,从两端开始向中间排布。
角部住宅变形:若可排布住宅的数量小于等于2,则从末端开始排布。
判断住宅见的距离,当距离小于一定值时将住宅拉近,进行变形。
升起住宅:根据形状升起住宅,高度可自定
日照优化:对每一栋住宅的每一个户型,计算同时满足距离其在30m半径内和剖满角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住宅数量。若数量大于5,则删去当前这一户。
住区生成 吴江源 马力凌
设计以程序进行地块划分,绿化生成与单体置入。 算法以泰森多边形划分,半边结构优化,场地选择,元素置入四个方面构成程序。
设计流程适用于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建筑类型:市中心的商业群、工业区的工厂群、办公区的办公楼、开发区的住宅群、旅游区的别墅群。